跳到主要內容區

2022.06.20農漁業消息

0海科保育區譜戀曲 水下攝影直擊燕尾光鰓雀鯛追女友

擷取自<Yahoo奇摩新聞>

海科館近期透過裝置在潮境水下攝影機,發現季節轉換時潮境海灣海洋生物呈現的盎然生機與求偶畫面,而這些畫面也經由5G視訊直播與攝錄可在「潮境智能海洋館」讓民眾有機會目睹。而前因疫情暫停開放的潮境智能海洋館為配合6月即將到來的「世界環境日」與「世界海洋日」,預將於6月1日重啟開館讓民眾參觀。

 

0工研院:企業應投資創新減碳技術 打造循環新經濟

擷取自<聯合新聞網>

淨零碳排是全球重要趨勢,站在「排碳有價」的新時代,與其擔心國際不斷要求企業減碳,工研院副院長兼淨零永續策略辦公室主任彭裕民認為,企業應該投資未來創新減碳技術,這樣不僅有創新產品外銷國際,也能減少碳關稅帶來的影響,減少的碳甚至能變成「碳權」賣給別人,打造全新的循環經濟商業模式。

 

0垃圾變黃金!蚵殼粉應用有訣竅 改良土壤肥力、增強疫病防治

擷取自<農傳媒>

臺灣養蚵產業發展蓬勃,集中於彰化縣、雲林縣、嘉義縣市及臺南市,衍生的副產物蚵殼每年約有11萬公噸,其主成分約95%為碳酸鈣。蚵殼表面呈多孔性,耐熱、耐壓且比重大於水,可再利用於肥料、飼料、淨化水質、抗菌資材及道路級配(指再生粒料應用於道路工程)

 

0茶改場研發高梁酒與威士忌風味「臺灣酒茶」 只收酒香不含酒氣

擷取自<農傳媒>

農委會茶業改良場今(30)日公布開發全球獨創「酒類薰香茶窨製技術」,仿照花香茶葉窨製技法,利用國產酒類作為窨(薰)製薰香茶材料,透過類似擴香石的特殊吸附載體吸收酒水後,與茶葉共同放置密閉空間,讓茶葉吸收酒類特有的木質香、熟果香等豐富香氣,接著除去載體,搭配乾燥技術,變成帶酒香的茶,建構臺茶新風貌。

 

0剷除果樹災星 荔枝細蛾的防治應用 荔枝與龍眼的救命符

擷取自<農傳媒>

荔枝細蛾類是影響荔枝、龍眼收成的主要害蟲,提醒農友在防治上應注意三大重點:對症下藥、提早預防、輪替用藥。應以推薦用藥進行防治,確保防治效果;提早預防可以在害蟲危害爆發前,將其族群降低;輪替用藥可有效降低抗藥性發生,提高防治成效。另外,維持田間衛生,減少地面落果與增加植株通風,自然可以減少細蛾孳生的機率。

 

0資源量稀少 海委會預告7種「硨磲貝」列保育類野生動物

擷取自<農傳媒>

海洋委員會今(23)日預告修正「海洋保育類野生動物名錄」第5點內容,將菱硨磲貝、圓硨磲貝、扇硨磲貝、巨硨磲貝、長硨磲貝、諾亞硨磲貝、鱗硨磲貝等7種硨磲貝,列為保育類野生動物,並參考「中央研究院臺灣物種名錄」將柴山多杯孔珊瑚修正為柴山多杯珊瑚、福爾摩沙偽絲珊瑚修改為福爾摩沙擬絲珊瑚,預告期間為60天。

 

0高科大教授鄭安倉:縮小石斑魚產地價與市價差距 端上家庭餐桌更容易

擷取自<農傳媒>

高雄科技大學水產養殖系系主任鄭安倉表示,他認為國內石斑養殖技術成熟、品質好,但部分經過中間商再到消費端,價格攀升,且石斑魚價格是養殖魚類的天花板,若能拉近生產端與消費端的距離,讓價格更平民化一些,將有助於國內石斑魚市場的成長。

 

0「向海致敬」2年有成

擷取自<行政院全球資訊網>

「向海致敬」政策的第一步是深耕海洋研究,在科技部長期推動海洋科學基礎及應用研究下,我國已成立國家海洋研究船隊,可協助國家發展以海洋國家永續為核心目標的跨領域研究,並提供海洋生態保育與產業應用的創新科技,從海洋守護臺灣。另2年多來,在維護海岸乾淨的「清淨海洋」及讓國人靠近海洋、進入海洋的「開放海洋」等工作方面,亦已展現具體成果。

 

0台灣石斑魚在日本沒市場 農委會曝他們怕吃進「雪卡毒」

擷取自<ETtoday新聞雲>

去年石斑魚總出口量6681公噸,外銷給日本的卻只有2公噸。這對比台灣鳳梨被大陸禁後,積極開拓日本市場,為何這次石斑魚卻不見喊出賣給日本?農委會副主委陳添壽說明,最主要台灣石斑魚最大宗就是龍虎斑,也就是由龍膽石斑跟老虎斑交配,但這樣的交配讓日本很怕有「雪卡毒」,擔心龍虎斑都在岩礁成長會吃下藻類,造成石斑體內有藻毒。

陳添壽說,現在透過台日交流協會,都有在談這些事,讓日方了解台灣石斑都是養殖而不會吃到藻類,若能解除雪卡毒疑慮,之後石斑銷日就有可能會再成長。

 

0潛水清除海洋廢棄物 21處「淨海前哨站」提供網袋及手套

擷取自<自由時報電子報>

〔記者洪定宏/高雄報導〕海洋保育署與潛水業者合作成立21處「淨海前哨站」,提供裝載廢棄物用的網袋及手套,鼓勵潛水愛好者協助清除海洋廢棄物,但仍有許多臨海縣市尚未成立,海保署必須再加把勁。

 

瀏覽數: