跳到主要內容區

2020.12.17農漁業消息

0客座總編輯|行政院農業委員會漁業署署長張致盛:落實刺網漁具實名制 不要讓垃圾比魚多

擷取自<農傳媒>

海洋廢棄物是全球關注的重要議題,根據行政院環境保護署調查,臺灣的海廢以生活垃圾和遊憩垃圾比例最高,大約7成,漁業廢棄物雖然比例不高,但體積較大,若沒有妥善處理,不管對生態、漁業生產都造成影響。近年屢見海龜、鯨豚在大海中被網具纏繞,令人怵目驚心,一定要好好處理。

0告別2020!明年元旦起 多項農業新制搶先看

擷取自<聯合新聞網>

  • 農民退休儲金制度
  • 國中小營養午餐加碼補助使用溯源食材
  • 稻作四選三措施
  • 瀕危物種及重要棲地生態服務給付推動方案
  • 具生產性私有林限制採伐補償方案
  • 刺網漁業漁具標示措施

0栽種「永續海洋」-珊瑚媽媽陳映伶,幫珊瑚找家

擷取自<倡議家>

身為全職媽媽的陳映伶,先是成為基隆國立海洋科技博物館的志工,在博物館的專業人員身上習得了豐富的海洋生態知識,更讓她理解珊瑚之於海洋復育的重要性。她說,「珊瑚能夠在海裡形成陸地,也就是珊瑚礁,讓魚群和海洋生物在其中棲息、活動,所以重現海洋生態之美的第一步就是培育珊瑚。」

0【營養食物】海鱸魚好處與營養價值

擷取自<Yahoo新聞>

屬深海海魚的海鱸魚,含有極高營養價值,今年更入選BBC年度百大健康食物第三名。海鱸魚富含蛋白質、脂肪和維他命、鈣、鎂、鋅、硒等營養素,具有補肝腎、益脾胃的好處。

海鱸魚含有大量的不飽和脂肪酸,對高血壓、冠心病、動脈硬化及認知障礙症、記憶力減退、健忘等症有良好的預防和治療作用。

0啖海鮮吞塑膠!微塑膠危害最新研究出爐 一張圖讓你看懂台灣那些出海口最嚴重

擷取自<Yahoo新聞>

大啖海鮮的同時,你能想像自己也在吞塑膠嗎?「微塑膠」(Microplastic)一詞對現代人已不陌生,它指的是各種被棄置在沙灘、海洋的塑膠製垃圾,經海水經年累月沖刷,變成直徑小於5毫米(mm)的塑膠微粒,不但造成汙染,還常被海洋生物當大餐吞進肚裡。根據最新研究指出,微塑膠不但會導致紋藤壼等小型潮間帶生物下一代死亡率倍增,也會被人體器官直接吸收並累積。

0這支吸管草做的-台灣新創團「栽種MIT不塑吸管」

擷取自<倡議家>

「我們提供的是天然無毒的蒲草吸管。」玩艸植造創辦人陳柏燊說。2019年7月限用塑膠政策上路,他收到公文,才知道在自己的店內,內用不得提供一次用塑膠吸管。這張公文也使陳柏燊意識到,台灣將有許多和他一樣的餐飲業者,急需一次性吸管的替代品。「先前我們曾經採用紙吸管,但紙質泡進液體後容易軟爛,體驗感不是很好,也嘗試了甘蔗渣吸管,但發現除了PLA之外,通常還會添加其他塑膠材質(例如聚丙烯),難以回收與分解。」

 

0農委會推「農機Uber」 明年第一季上路

擷取自<自由時報>

農委會將於明年第一季推出「農機Uber」APP平台,媒合青農代耕團、購有大型農機的青農個體戶、可噴灑農藥的無人機飛手,將提升中大型農業機械、噴灑農藥無人機使用率;農委會也將全面建置RTK/PPP定位系統,定位精準度將到公分等級,未來無人機噴灑農藥將會極度精準,不會發生噴藥噴到隔壁田地的情事,平地RTK系統將於年底建置完成,明年6月前則完成含山林、坡地全數定位。

 

0妙點子救海洋創意競賽 優勝隊伍誕生了

擷取自<PChome新聞>

為尋求創意減輕海洋面臨的威脅,海洋保育署舉辦「妙點子救海洋」創意競賽,廣邀社會大眾與青年學子提出「乾淨海洋」、「聰明漁法」和「大數據救海洋」等三大主題的創意想法。自本(109)年6月8日公開徵件,經評選入選者14隊,並於12月15日齊聚決賽舞台各顯神通,來自產業界、學界與社會人士組成的「正港討海郎」隊,提出櫻花蝦拖網加裝脫逃器,可以放生小魚;國立臺灣海洋大學研究生組成「CRABMAN」學生隊,則是提出蟹籠漁業裝設逃脫器,找出可供小螃蟹逃脫型態的逃脫環;兩組以聰明漁法為主題的團隊獲得冠軍,而其他優勝隊伍各有擅長,海保署也期許各團隊能夠持續投入海洋保育工作,共同為海洋永續而努力。

 

 

瀏覽數: